
生物除臭滤塔主体结构通常为圆柱形(玻璃钢、PVC或混凝土材质,耐腐蚀)或方形,高度根据处理的气量和停留时间计算(一般3-8米),内部划分进气区、布气区、滤料层、喷淋区、出气区等功能段。生物除臭滤塔喷淋系统位于滤料层上方,定期喷淋清水或营养液,同时调节滤料层湿度和pH值(维持中性至弱酸性,pH6-8)。
生物除臭滤塔塔体框架与外壳
框架:多采用Q235碳钢、不锈钢或玻璃钢材质,承担塔体自重及滤料层负荷。
外壳:根据环境需求选用材质,露天安装常用玻璃钢(耐腐、轻质)或碳钢+防腐涂层;室内可简化为PVC板或不锈钢板,主要作用是密封气体、减少水分蒸发及保护内部结构。
部分塔体设计为模块化组合(如多单元并排)。
底部基础采用混凝土浇筑或钢结构平台,需高于地面(防止雨水倒灌),并预留排水口。
生物除臭滤塔进气与布气系统:
进气管道与预处理装置
进气管道:通常为PVC、玻璃钢或不锈钢材质,连接集气设备与滤塔,管道内风速控制在10-15m/s。
布气装置
位于塔体底部,是确保气体均匀接触滤料的部件,常见形式:
穿孔管布气:PVC或不锈钢管上均匀开孔(孔径5-10mm);
布气板/布气帽:由多孔陶瓷、塑料或不锈钢制成,覆盖塔底横截面,气体通过板体孔隙均匀分布。
布气层上方通常铺设10-20cm厚的粗滤料(如鹅卵石、陶粒),进一步缓冲气流并防止上层滤料堵塞布气孔。
生物除臭滤塔排气系统
顶部出气口
位于生物除臭滤塔塔体顶端,净化后的气体经此排放,部分设计会加装除雾器(减少水汽带出)或活性炭吸附层。
出气口高度需符合环保要求(通常高于周边建筑物2米以上),避免二次污染。
风机
通常为离心风机或轴流风机,安装在进气端(负压运行)或排气端(正压运行),根据塔体阻力(通常500-1500Pa)和处理的气量选型,确保气体在滤料层的停留时间≥15秒。
生物除臭滤塔辅助结构
检修口:开设在滤料层侧面(分层设置),便于定期检查滤料状态、翻松或更换滤料。
观察窗:透明材质(如亚克力板),用于直观观察滤料湿度、是否结块等情况。
保温层:寒冷地区塔体外部需包裹岩棉或聚氨酯保温层(厚度50-100mm),配合温控装置(如加热盘管),确保冬季滤料层温度≥15℃。